您好,欢迎来到 中国大学生在线!
【原文】
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,有欹器焉,孔子问于守庙者曰:“此为何器?”守庙者曰:“此盖为宥坐之器,”孔子曰:“吾闻宥坐之器者,虚则欹,中则正,满则覆。”孔子顾谓弟子曰:“注水焉。”弟子挹水而注之。中而正,满而覆,虚而欹,孔子喟然而叹曰:“吁!恶有满而不覆者哉!”子路曰:“敢问持满有道乎?”孔子曰:“聪明圣知,守之以愚;功被天下,守之以让;勇力抚世,守之以怯,富有四海,守之以谦: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。”(《荀子宥坐》)
【大意】
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参观,看到有一只倾斜的器皿在那里。孔子问守庙的人说:“这是什么器皿?”守庙的人说:“这大概是君主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皿。”孔子说:“我听说君主座位右边的器皿,空着就会倾斜,灌入一半水就会端正,灌满水就会翻倒。”孔子回头对学生说:“向里面灌水吧!”学生舀了水去灌它。灌了一半就端正了,灌满后就翻倒了,空了就倾斜着。孔子感慨地叹息说:“唉!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?”子路说:“我大胆地想问一下保持满有什么方法吗?”孔子说:“聪明圣智,要用笨拙来保持它;功劳惠及天下,要用谦让来保持它;勇敢有力而能压住世人,要用怯懦来保持它;富足得拥有了天下,要用谦虚来保持它。这就是所谓的通过抑制来减损满的方法啊。”
【延展】
秦桧是南宋初年的宰相、奸臣,他曾建过一个私人密室“一得阁”。按理说这样的密室,肯定只有极少数秦桧最心腹的人,才对它比较熟悉。
可是密室落成之际,广州守丞却来到相府,给秦桧送上了一卷地毯。更离奇的是,当秦桧把这卷地毯拿去铺在密室的地面时,竟然发现跟密室的尺寸大小分毫不差。
发现这个情况后秦桧十分愤怒。他心想:“这个密室如此隐秘,就连我的家人都不知道。你一个地方官,竟然对它的尺寸掌握得如此准确,看来一定知道我的不少秘密了。那还得了?”
于是,自以为拍马屁拍到了家的广州守丞,这次却弄巧成拙,没有讨到秦桧欢心,却被秦桧很快就除掉了。这真是做事过头导致的杀身之祸啊!
为什么弄巧会成拙呢?就是没有学会《中庸》说的“中”的智慧。什么事情做过了头,失去了度,又怎能不招致祸患呢?
对于那些平时做事不知道如何把握度的人,不妨读一下清代著名学者李密庵的一首诗。这首诗叫做《半半歌》,十分形象地讲述了为人处世持中的智慧:
看破浮生过半,半之受用无边。半中岁月尽幽闲,半里乾坤宽展。
半郭半乡村舍,半山半水田园。半耕半读半经廛,半士半姻民眷。
半雅半粗器具,半华半实庭轩。衾裳半素半轻鲜,肴馔半丰半俭。
童仆半能半拙,妻儿半朴半贤。心情半佛半神仙,姓字半藏半显。
一半还之天地,让将一半人间,半思后代与沧田,半想阎罗怎见。
酒饮半酣正好,花开半时偏妍。帆张半扇免翻颠,马放半缰稳便。
半少却饶滋味,半多反厌纠缠。百年苦乐半相参,会占便宜只半。
领悟“半”的妙处,就是明白为人处事要恰到好处,也就是《中庸》所讲的“中”。这样的话,凡事多留余地,生命才会更加祥和美好。
【经典沐心】第174期 持志如痛
[2018-08-24]【经典沐心】第173期 戒奢以检
[2018-08-23]【经典沐心】第172期 不障童心
[2018-08-07]【经典沐心】第171期 童心者,真心也
[2018-08-06]【经典沐心】第170期 忘却营营 江海寄余生
[2018-07-30]【经典沐心】第169期 恩生于害,害生于恩
[2018-07-27]【经典沐心】第168期 得人之道,在于知人
[2018-07-26]【经典沐心】第167期 可以寓意于物,而不可以留意于物
[2018-07-25]【经典沐心】第166期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
[2018-07-24]【经典沐心】第165期 太盛难守 守住寂寞
[2018-07-23]